鲁道夫·菲尔绍

德国医学家
鲁道夫·菲尔绍,全名鲁道夫·路德维希 ·卡尔·菲尔绍(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1821年10月13日-1902年9月5日) 德国医学家、人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病理学家、古生物学家和政治家。[1]

科学生涯

菲尔绍出身于波美拉尼亚Schivelbein一个中产阶级医生家庭, 早年他依靠奖学金在柏林的普鲁士军事学院学习医学。1842年毕业时,他并不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在军队服役,而是在柏林Charité医院担任Robert Froriep的助手。1847年,菲尔绍升等教授。然而两年后因为在公共卫生政策上与普鲁士当局不和,他被分派到维尔茨堡从事解剖学教研工作。1856年他重返柏林,在他曾经担任过Froriep的助手的柏林大学及柏林Charité医院担任病理解剖学教授(一个专为他而设立的职位)。他对德国医学教育的一个主要贡献是鼓励医学生使用显微镜,并因经常鼓励学生“以显微镜方式思维”而为人所知。
鲁道夫·菲尔绍
菲尔绍以多项科学发现而闻名. 他是第一个发现白血病的人。他最为人所熟知的理论则是他1858年发表的“每一个细胞都来自另一个细胞(Omnis cellula e cellula)。这一个构想实际是由François-Vincent Raspail最早提出的,然而菲尔绍使其广为人知。这一理论与他的细胞病理学(病理过程中,是某些细胞而非整个器官发生了病变)息息相关。魏尔啸另一著名发现是他对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形成机制,因而提出了栓塞这一术语。他发现肺动脉中的血凝块是由来自静脉的血栓发展而来,并描述道:“软化的血栓末端脱落下大小不一的小碎片,被血流带至远端的血管,这引起了常见的病理过程,我把这一过程命名为栓塞”。魏尔啸还提出了与这一研究密切相关的“血栓形成三要素”菲尔绍三要素。菲尔绍建立了细胞病理学,比较病理学(对比人与动物的疾病)以及人类学。他创造性的工作上承莫干尼(其器官病理学曾为魏尔啸所研习)下启Ehrlich(菲尔绍开拓微观病理学时Ehrlich正在Charite医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