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白犀牛

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类保护动物
北部白犀牛是白犀亚种之一,与非洲南部的白犀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1]北部白犀牛头躯干长3350-4200毫米,尾长500-700毫米,肩高1500-1850毫米,雄性体重2000-3600千克雌性体重1400-1700千克,为草食性动物。北部白犀牛在瓜兰巴国家公园被喂食麦片、粒状饲料、苜[xu]草粒、青牧草。北部白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性情温和,攻击性差。北部白犀牛会成群活动,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以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2]
它们曾经分布在乌干达西北部、乍得南部、苏丹西南部、中非共和国东部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北部。[3]二十世纪,北部白犀牛数量多过南部白犀牛,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 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现在我们只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加兰巴国家公园体重中看到北部白犀牛的身影。[2]
国际上将北部白犀牛列为极度濒危物种,[4]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类保护动物。[2]2008年,北方白犀牛被宣布野外灭绝。最后一只已知的雄性北白犀“苏丹”于2018年3月19日去世,终年45岁。[5]2021年4月5日,地球上仅存2只北部白犀牛,它们都是雌性,分别名为Najin和Fatu。[6]这两只北部白犀牛在捷克共和国的Dvůr Králové动物园长大,现居于肯尼亚的Ol Pejeta保护区。[7]

物种简介

1970年代及1980年代之间的非法猎杀令其数量由500只减至15只。由1990年代至2003年间,其数量回复至32只。2000年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数量在上升,可确定生存的共有30只,另有6只可能生存。自2003年中后,非法猎杀再度猖[jué],它们野外的数量急降至5-1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