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斗

冰蚀造成三面环山半圆形洼地
冰斗是冰川谷源头具有峭壁的圈椅状洼地。通常由冰川的冰后隙下的侵蚀作用而产生。雪线附近山坡下凹部分多年积雪斑边缘的岩石因冻融作用频繁而崩[tān]为岩屑,并在重力作用与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搬运到低处,使积雪斑后缘、雪斑下的地面则逐渐蚀低成为洼地即雪蚀洼地。积雪演化为冰川冰后,冰川对底床的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并在前方造成坡向相反的岩槛,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分布

冰斗位于雪线附近由雪蚀凹地演化成的斗状基岩冰川侵蚀地貌。山岳冰川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主要由冰川在凹地中对底部和斗壁进行旋转磨蚀刻蚀和拔蚀而产生。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呈半圆形,三面为峭壁相围,出口处有突起的岩槛,常可见羊背石。岩盆为封闭凹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称冰斗湖。典型的冰斗大多发育在冰川作用时间长的海洋气候条件下;大陆性冰川区的冰斗往往缺乏岩盆。当气候变化,冰川消失,围谷的位置会指示古代雪线的位置。
冰斗地形
按分布位置不同可以分为谷源冰斗和谷坡冰斗两类。谷源冰斗分布位置高,一般大于谷坡冰斗,往往还有次一级冰斗分布其周围。冰斗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刃状山脊,称为刃脊。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尖状金字塔形山峰称为角峰,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