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计划

1929年上海市政府通过的计划
大上海计划,又称新上海计划,于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是南京国民政府为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而制定的计划。[1]

历史背景

孙中山在民国11年(1922年)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一书提出:上海“苟长此不变,则无以适合于将来为世界商港之需用与要求。”进而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民国16年7月成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遵循孙中山的方针,谋求自己管辖区的发展,多次提出城市建设计划草案。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1929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了《大上海计划》,将北邻新商港、南接租界、东近黄浦江,地势平坦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合460公顷土地)划为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海新城,而 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
孙中山先生铜像(位于原市府大厦北侧)

计划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