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

东汉时期男诗人
梁鸿(约26年~?),是东汉时期的诗人和隐士。他出生于陕西咸阳的平陵,生卒年不详,大约在汉光武建武初年到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1]
梁鸿的父亲是城门校尉,封为修远伯,早亡,梁鸿太学毕业后在上林苑养猪,不小心着火烧毁邻家的财物,因家贫不能赔偿只好给邻看门,世人闻其贤德愿与之婚姻而不得。[2]后来,他娶了同县的孟女光为妻,两人一起隐居在霸陵山中,以耕种和织布为生,同时也喜欢诗歌、书法和音乐。[3]梁鸿曾经到过京师,创作了《五噫之歌》,但章帝(肃宗)却不欣赏他的作品,为了避免被追捕,梁鸿改名为运期,字侯光,与妻子一起居住在齐、鲁间,最终,他在吴国去世。[4]据传,要离的墓确在鸿山,过了五六百年的东汉,梁鸿夫妇死后也埋在鸿山,鸿山原名铁山,因埋了泰伯(孔子赞誉其“三以天下让”,故有“让皇”之美誉)而称皇山,及至埋了梁鸿,就改名叫鸿山,一直延续至今。[5]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父亲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注重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