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气在冬至后第105天,春分后第15日,一般为公历4月5日前后。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节气点,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1][2][3][4]
中国传统的清明时节扫墓习俗开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过扫墓习俗在唐朝时被朝廷归于五礼,并定于清明前一天的寒食节进行,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并融合了上巳节荡秋千、踏青等习俗活动,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主题,沿袭至今,包含了扫墓时庄严肃穆缅怀先祖的情感与踏青郊游的欢乐氛围,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清明节主要流行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除此之外,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流行。[1][3][5][6][7]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2008年,江苏省姜堰市清明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2011年,山西省介休市清明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2014年,江苏省兴化市清明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1]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