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

中国神话人物
织女,别名天孙、天仙娘娘、七姐、七娘,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织女”原是星宿名(织女星),后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为编织云雾的女神、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她是著名的牛郎织女神话的女主角。与织女相关的传统节日是七夕节[3]
上古时代,便有了牵牛天象崇拜及故事传说,它是农业社会男耕女织形态的反映。到汉代,这传说强调织女是玉皇的第七个女儿。现有文字上最早记录其人格化身份的,是汉代《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5]
织女为一位天帝的孙女。此天帝不是玉皇。盖因《史记》为汉代所写,但汉代还没有玉皇的神话。织女神话出现早在先秦,比玉皇神话早得多。[2]

人物来源

牛郎织女的传说最早起源于远古民众对星辰的崇拜,是民众将牵牛星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结果。人们对星辰的命名,根源于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在远古时代,民众对星象的意义主要在于其授时功能,星象的变化标志着节令的转换和农耕的时序,正如《尧典》中说的“历象曰月星辰,敬授人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牵牛、织女二星的命名来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男耕和女织现象。周人在观测天象时发现银河(古称“天汉”)北滨的三颗星辰(西方称为天琴座a星),从早上到晚间有七次变换位置,其运动轨道有些像织布时的杼轴,于是,就形象性地称这三颗星辰为“织女”。牵牛星,指的是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星辰(西方称为天鹰座a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