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

清朝官员
李卫(1688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jiè],号恰亭,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清代官员,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
李卫早年丧父,但家境富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为员外郎,不久任兵部员外郎。两年后,李卫任户部郎中。雍正帝即位后,由怡亲王允祥举荐,李卫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云南任职期间,他厘清了盐课,并对云南盐务多年积弊进行了改革,因整顿盐务有功,次年被升为云南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擢升浙江巡抚,第二年,又奉命监理两江盐政。因为浙江人口繁多,米粮不能自给,李卫奏请拨十万两盐政归公银,到四川买米回浙,以备平粜之用;他还奏请将盐场灶丁摊丁入亩,并严厉打击私盐贩运。不久,雍正帝为他特设浙江总督一职[a],并令他兼管苏州松江等七府五州的盗案。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加封兵部尚书,入京觐见时,遭遇母亲丧事,雍正帝命其回任守丧,不久,雍正又加李卫太子少保衔。同年,李卫查处了张云如等反清复明势力,张云如及其同党185人全部被斩。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籍官员查嗣庭汪景祺因文字获罪,雍正帝遂认为浙江风俗败坏,诏令停止浙江乡会试,后经李卫周旋,乡会试照旧举行。次年,李卫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后出任直隶总督。上任后第二年,他上疏弹劾了大学士鄂尔泰胞弟、户部尚书署步军统领鄂尔奇的犯法营私行为。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命李卫兼管直隶总河,并裁去营田观察使,营田事务令李卫派道府大员兼理。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病逝,乾隆帝下令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号敏达。 [1][3][2]
雍正帝认为李卫“操守廉洁,勇敢任事”,将其与鄂尔泰、田文镜同誉为“模范三督抚”;[1]学者萧一山认为,李卫在辖境以内抑制缙绅、任用能吏、为官公正廉明,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但李卫在弹压地方时措施严厉,因此有人认为他是“为政苛细”的酷吏[4]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