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历史

卢旺达过去发生的事件和活动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赤道非洲东部,是非洲大湖区较早形成的国家。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人口600万(1983),居民中胡图人占90%,其余为特瓦人和图西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法语。首都基加利

内容简介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赤道非洲东部,北接乌干达,南连布隆迪,东与坦桑尼亚接境,西与扎伊尔毗邻。
王国的建立与沦为殖民地  卢旺达是非洲大湖区较早形成的国家。特瓦人是当地原始居民。胡图人大约于2 世纪从乍得湖尼日尔河一带迁移来。约在14~15世纪,图西人游牧部落相继迁入,对当地的胡图人农民和特瓦人建立了封建保护制度,鲁甘祖·布温巴在基加利附近布瓦纳坎布韦地区建立了王国。16世纪,王国向外扩张,逐步兼并中部地区。19世纪后半叶,国王(姆瓦米)基格里·鲁瓦布吉里基本上统一了卢旺达全境。建立起由军事酋长、土地酋长和牧民酋长组成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酋长的权限和任期,均由国王决定,从而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与此同时,图西人统治者对胡图人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封建保护制度,即“布哈克”(指“牛群契约”或“放牧契约”),宣称国王是牛群和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也是最高的保护人,并以此建立起国王对酋长、农牧民的保护关系,使广大胡图人农牧民降到农奴地位。
1885年欧洲列强的柏林会议(1884~1885),把坦噶尼喀连同卢旺达布隆迪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889年10月,德国宣布卢旺达为德属东非的“保护地”。德国殖民当局在1891年以后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保留原有的国家机构,由德国总督通过其驻扎官来监管当地的自治。1895年又宣布一切土地均为王土,而殖民当局有权出卖或是出租土地。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把卢旺达和布隆迪合并,划归德属东非殖民地,改称卢安达-乌隆迪,实行间接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