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孤鹜图

明代唐寅绢本设色画
《落霞孤鹜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是唐寅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中国上海博物馆[2][3]
《落霞孤鹜图》为立轴,绢本,水墨,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2]该画整体描绘了在高岭耸峙中,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下临大江,阁中一人独坐,眺望远处落霞孤骛的场景。画作的名称源自唐寅在画幅左上部自题诗中的“落霞孤鹜渺无踪”一句,其中“落霞孤鹜”四字又是从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来。[3][4]
该画创作于明正德年间,当时唐寅曾应南昌宁王府之邀,来给娄妃授课教画,并登滕王阁。不久,唐寅返回苏州,宁王起兵造反而被俘,娄妃投江殉难,他得此消息,心有余悸,于是绘制了《落霞孤鹜图》。左上部题诗后还有“晋昌唐寅为德辅契兄先生作诗意图”款,因唐寅常自称为“晋昌唐寅”,由此可看出这幅画是唐寅送给“德辅契兄先生”的。[4][5]
《落霞孤鹜图》用笔工整,墨色润泽,景物处置洗练,被明代学者王世贞评价为“秀润缜密而有韵度”。同时,该画作将诗、书、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4][6]

作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