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清代探花
蒋超(1624~1673)字虎臣,号绥庵、华阳山人,江苏金坛朱林镇人,官至顺天提督学政,后出家为僧。著有《绥庵诗稿》、《绥庵集》、《池此偶祭》、《蒋境》二卷。《峨嵋山志》十八卷。

履历

天启四年出生于一书香之家。其父蒋鸣玉,系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山东按察使司[qiān]事。史传蒋超之母分娩前夕,其祖母梦见峨眉山僧入宝,倏忽无踪,遂认定此子乃和尚转世。《池北偶谈·卷八》也称蒋超“生数岁曾梦身是老僧……又数梦古佛已入室,与之谈禅。”蒋超幼时聪颖过人,性格沉静。及长,苦习经文、好学不倦、埋首书城、潜心经卷,焚膏油以继[guǐ],恒兀兀以尽年。他对佛学尤感兴趣,沉迷禅理,厌酒肉而喜素食,淡泊名利,乐善好施。顺治二年(1645)中举人顺治四年(1647)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顺治领先年(1651)浙江担任乡试主考官。
顺治十五年(1658),其父蒋鸣玉逝世,返乡为父守丧。其时郑成功率军大举进攻南京,拥兵十七万人,欲收复中原。次年攻下瓜州江都县),编者军南渡直捣镇江再带金陵。金坛袁大受与蒋超联手加强防御,县城戒备森严。适逢乡人、湖广道监察御史冯班要求入城避难,二人不许,待抗清义军失败后,冯班即飞书状告清廷,清廷将袁、蒋等五十余名文人士子判处死刑。蒋超买通官府,得以幸免。此即是清初名噪一时的“投诚海寇”案。康熙六年(1667),吏部晋升蒋超为翰林院修撰,委任顺天提督学政。他到职后,刻苦励志,为复兴国学不遗余力,亲自讲学、奖掖后礼部,要求“禁止天下有司刑责诸生”,为礼部所重视,发文各行省奉行。顺天学政秩满后,他便开始了漫游名山胜水的生涯,每思前生因缘,常怀出世之想,四十三岁即托病由翰苑告退,蒙恩给假归江南。返乡途中,行至秦邮(今江苏高邮),故园在望,他忽生念转道南驰。其子涕泗挽请,坚不听劝,遂买舟由南京溯江而上,于康熙十一年(1672)春在峨眉山伏虎寺披剃为僧,法名“智通”。
康熙十年(1671)春末,主持监修清代第一部《四川总志》的四川总督蔡毓荣得知鼎鼎大名的蒋太史隐居在峨眉山,遂遣人再三邀请他出山参加修志工作。蒋超辞不获免,不得已前往成都,住在金沙寺,参与[zuǎn]修《四川总志》。这部总志于康熙十二年(1673)在成[zhù]木版刻印,共三十六卷,现藏重庆市图书馆。该书记载颇为翔实,学术价值较高。康熙十二年正月,蒋超书写临终之前的偈语:“由来猿鹤自相亲,老衲无端坠孽尘。妄想[huò]锅来避热,却从大海去翻身。功名傀儡场中物,妻子骷髅队里人。只有君亲无答报,生生常自祝能仁。”蒋超隐居峨眉山时,曾寄书与其好友王士祯,云:“身是峨眉老僧,故万里归骨于此。”蒋超去世时,王氏正在成都主持乡试,惊闻噩耗,专程到萝峰庵蒋氏墓前凭吊,挥泪书五律一首以挽之。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