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墓

位于陕西汉中市的历史遗迹
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墓葬。据历史记载,张骞于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病卒后,被归葬于故里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张骞墓呈坐北朝南的覆斗形,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1938-1939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该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了“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并出土了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多种文物,确认了张骞墓为汉博望侯张骞的墓葬。 1956年,张骞墓被评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张骞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张骞墓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2月,张骞墓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墓地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以西三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该墓自汉代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刻有汉隶“博望造铭”封泥及灰陶片、瓦罐、汉五铢钱等文物,从考古学上证明了该墓的真实性。
张骞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