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三七

植物
鞭檐犁头尖学名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2],为天南星科(学名:Araceae)犁头尖属(学名:Typhonium)植物[2],又名水半夏、疯狗薯、田三七、半夏等[3][1]。鞭檐犁头尖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菲律宾印度等国,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南半部至云南东南部[1][3]。鞭檐犁头尖一般生于田边、山溪或低洼湿地[4][5],是一种喜阴、湿生或水生性的植物,喜温暖且湿润的气候,要求阳光充足,喜肥,具有明显的杂草[4][6]
鞭檐犁头尖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上部周围密生。叶和花序同时抽出。叶柄中部以下具宽鞘;叶片呈戟状长圆形,前裂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侧裂片长三角形。花序柄细;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圆形或长圆形;檐部披针形;具有肉穗花序和有中性花序。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1]
中国药用典籍《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等记载,鞭檐犁头尖的块茎可作中药材入药,药材名称为水半夏,可燥湿化痰,解毒消肿,止血。主治咳嗽痰多、[yōng][jiē]肿、无名肿毒、外伤出血等[7] [8]。因鞭檐犁头尖在药用功效上与半夏相近,已成为半夏的代用品,为临床所常用。因正品半夏的货源紧张,资源日益匮乏,所以鞭檐犁头尖的应用和生产发展迅猛。对鞭檐犁头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缓解了市场需求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半夏资源的保护和协调利用的重要途径[4]

利用历史

鞭檐犁头尖在中国古代药用典籍中未见记载,其药用历史最早记载于20世纪70、80年代的《广西本草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版曾将鞭檐犁头尖以单独品种记录收载,199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中药材标准仍以独立品种收载,同时其也被收载于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4][9][10]。1996年鞭檐犁头尖以水半夏之名收载于中国《全国中草药汇编(第2版)(下册)》中[11],1999年以水半夏之名收载于《中华本草(第八册)》中[7],2006年其在《中药大辞典》中以水半夏一名收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