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绝

沈蓉圃绘制工笔写生戏画像
《同光十三绝》是清朝画师沈蓉圃(沈容圃、沈蓉甫[4])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3]其中画有老生程长庚张胜奎卢胜奎杨月楼武生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朱莲芬老旦郝兰田丑角刘赶三、杨鸣玉。[2]
“同光十三绝”是指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13位奠基人,他们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沈蓉圃参照了清朝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的《京腔十三绝》,吸取人物画的形式,将这13位前辈的剧装扮相画在一幅画面上,挂在北京前门廊房头条东口听诚一斋店铺里,传世之后,称为《同光十三绝》。[5]1943年,朱复昌购得到此画,进行缩小影印出版,并附所编《同光朝名伶十三绝传略》一册。[6][3]《同光十三绝》画中的梅巧玲梅兰芳的祖父。[7]这幅画几经周转,传到梅兰芳家,成为梅家家传之宝。梅兰芳逝世后,这幅画被捐给了国家。[3][8]后藏入梅兰芳纪念馆[7]
《同光十三绝》宽约1米,长约3.4米,[9]所绘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通过绘画中演员之扮相、面部之表情及服饰之特点等,生动地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10]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是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6][10]20世纪80年代,《同光十三绝》曾被认为是朱复昌等人于20世纪40年代伪造的,后据记载发现此画至少在1916年时已存在。[11]

创作背景

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以崭新的声腔和表演出现在北京剧坛上,而“同光十三绝”即是京剧形成的奠基人物。这十三名京剧艺人分别为生、旦、丑行的名伶,在舞台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各方面为京剧的诞生和成熟奠定了基础。早在清中叶,画师贺世魁绘戏曲人物像《京腔十三绝》,咸丰同治年间挂于北京廊坊头条南纸店诚一斋的门额,后因八国联军侵华毁于战火。这十三人皆高腔扮装像,为嘉靖道光年间弋班中最负盛名的绝艺优伶,故谓之“十三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