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达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潘达微(1880年—1929年),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影吾,别署冷残、沉庐,广州番禺县人。出身于官吏世家,父潘文卿是清末武官,是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1][2]
潘达微幼年勤奋好学,善诗文,尤长于国画,是著名画家居廉的弟子。清光绪年间,潘达微参与创办《时事画报》,针砭时弊,鼓吹变革。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在河南漱珠桥担杆巷,以“守真书阁”作掩护,设同盟会秘密活动据点。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潘达微冒险犯难,筹措经费,终将烈士遗体妥善安葬于黄花岗,此举使黄花岗名扬四海,潘达微亦因此名垂青史。民国成立后,潘达微在广州创办孤儿教育院与女子教育院,致力于社会福利与女权运动。同时,他在艺术领域亦有卓越贡献,创办话剧社,自编自演方言话剧,揭示社会黑暗。1929年,潘达微在广州病逝,后附葬于黄花岗。[2]
潘达微热心艺术事业,他在香港与王秋湄等知名人士筹备出版大型画集《天荒》(初名《岁寒》)。为了悼念已故的民主战士,他亲自撰文《寒潭殒玉记》。后来又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版发行《名画日历》,大部分作品出自他的手笔。他喜爱摄影,其作品曾应邀在世界摄影展览会展出。潘达微喜欢漫画,早在清末时创办的《时事画报》上,发表不少作品,如《剪发考古》《长辫梦》《瞎闹》等。他还编绘了《小儿滑稽习画帖》,是目前看到的最早的漫画教材。 [2]

人物简介

潘达微(1881~1929),又名心微,乳名阿忠,字铁苍,号景吾、影吾,别署冷残、沉庐,广州番禺县人。出身于官吏世家,父潘文卿是清末武官,是广州广仁善堂的创始人之一。潘达微幼年勤奋好学,善诗文,尤长于国画,是著名画家居廉的弟子。他目睹清廷腐败无能,致使国患日深,遂立志救国,常以古人“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诗句自勉。1905年与陈垣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针砭时弊,鼓吹变革。后又和高剑父、陈树人等在南武公学、培淑女校、洁芳女校等校分别担任图画教员,积极宣传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