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奥利芬特

奥利芬特
马克·奥利芬特(Mark Oliphant)是一位澳大利亚的物理学家和人道主义者,他在人类首次核聚变实验和设计核武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南澳州阿德莱德出生并长大,在1922年毕业于阿德莱德大学。他在1927年获得了汞研究的奖项,并前往英国留学,在欧内斯特·卢瑟福的指导下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研究。他在那里使用粒子加速器向各种目标发射重氢原子核[dāo]核),并发现了氦-3和超重氢的原子核(氦核和[chuān]核)。他还发现了当粒子时,释放的能量远比开始时的多,这是核聚变的结果。 在1937年,奥利芬特离开卡文迪许实验室,到伯明翰大学就任坡印亭物理学教授。他尝试在大学建造150厘米的回旋加速器,但它的完工被1939年在欧洲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延误。他开始参与雷达的研发工作,并带领着包括约翰·蓝道尔在内的伯明翰大学研发小组。他们创造了全新设计的多腔磁控管,使微波雷达变得可行。奥利芬特还是穆德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委员会于1941年的7月的报告内提出核武器不单可行,而且最早可于1943年生产。奥利芬特对于把此发现消息传到美国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启动了后来的曼哈顿计划。战争后期,他与好友欧内斯特·劳伦斯在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一起为此计划工作,并研发出电磁型同位素分离器,该装置为1945年8月广岛原子弹轰炸中使用的小男孩原子弹提供了可裂变物质。 战后,奥利芬特回到澳洲担任澳洲国立大学的第一任院长,他在那里开始了世界最大(5亿焦耳)的建造和设计工作。他在1967年退休,却在的建议下被委任为南澳州总督。他成为了第一个于南澳州出生的南澳州总督。他协助创建澳洲民主党,并在政党宣布成立的1977年墨尔本会议担任主席。老年时他因目睹了妻子萝莎在1987年逝世前的折磨,而成为了自愿安乐死的倡导者。他在2000年于坎培拉逝世。

人物简介

马克·奥利芬特(Mark Oliphant)于190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South Australia,缩写SA)首府阿德莱德Adelaide)。
192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世界最著名的实验室之一),师从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核物理学之父,诺贝尔奖得主)进行粒子加速方面的研究。在此期间,奥利芬特使用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轰击氘核(D,重氢)产生(T,超重氢),成为世界上第一次核聚变实验。后来,奥利芬特又发现了氦3。
1937年,奥利芬特受聘于伯明翰大学的坡印廷讲座教授,领导建立了60英寸的回旋加速器(cyclotron)。1939年二战爆发后,因战事需要,他投身军事研发,发明了空腔磁控管(cavity magnetron),并制成微波雷达,在抵御德国空军轰炸英国的海狮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