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热察挺进军

1939年成立的部队
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由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挺进军下辖两个支队和一个抗日联军。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平西、平北、冀东各成立军分区,肖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基本介绍

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由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挺进军下辖两个支队和一个抗日联军。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平西、平北、冀东各成立军分区,肖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1938年5月,八路军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以第120师和晋察冀军区部队各一部在平(今北京)西地区组成八路军第4纵队。6月,第4纵队挺进冀东,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于7月发动冀东20余县20余万人举行暴动,组成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10月,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在西移途中遭受重大损失。193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热察,即热河察哈尔,今分属河北辽宁山西内蒙古)挺进军和中共冀热察区委,担负继续开辟平西、平北、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1939年2月7日,由第4纵队和冀东抗日武装正式组成冀热察挺进军,归晋察冀军区领导,萧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后徐德操),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第4纵队番号撤销,其第11、第12支队和冀东抗日武装依次改编为冀热察挺进军第11、第12支队和冀热察抗日联军,共5000余人。同时,成立以萧克为书记的冀热察军政委员会和以马辉之为书记的中共冀热察区委,统一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4月,挺进军遵照八路军总部关于暂停进军冀东,以巩固与发展平西抗日根据地为当前任务的指示,分兵两路开辟新区:一路东出永定河以北地区;另一路南进涞水房山涿县(今涿州)平原,相继建立了5个联县政府,部队发展到1.2万余人。9月,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的方针。11月,挺进军按照晋察冀军区的整编计划,将第11支队与房涞涿游击支队编为第6、第7团;第12支队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第9团;冀热察抗日联军及平西游击支队一部编为第10团;由冀东调到平西整训的部队编为第12团;冀东包森支队编为第13团。整编后,各主力团和部分地方游击队,进行了近3个月的政治、军事训练,部队日益巩固,战斗力进一步提高。1940年3月,平西的部队粉碎了日伪军9000余人的“十路围攻”。4~7月,第10、第7团相继挺进平北,第12团回到冀东。7月、12月,分别成立冀东军分区和平北军分区,隶属挺进军,分辖第12、第13团和第10团。至1942年初,挺进军在冀热察边界地区共建立3个专员公署、19个联县政府和两个办事处,辖区人口约250万,主力部队发展到2万人,地方武装发展到1万余人,先后粉碎日伪军1000余人至4万余人的“扫荡”近30次。1942年2月2日,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撤销,在平西成立第11军分区,辖第7、第9团;平北、冀东军分区分别改称第12、第13军分区,均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