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

为纪念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的庙宇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是为纪念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原为泰伯旧居,死后改为他的祠庙,经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1][2][3]该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镇的伯渎河畔,[2][4]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家”。[1]
泰伯逝世后,葬于距离梅村五里的古皇山中。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桓帝吴郡太守糜豹在墓侧建造规模宏伟的墓园。在建筑泰伯墓的同时,桓帝赦令即宅为祠,在梅里(今梅村[1])将泰伯故宅改建为泰伯庙。[2][1]泰伯庙原来规模宏大,有大殿、采芝堂、大树堂、德洽堂、大夏堂、慈俭堂等。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邑侯姜文魁重建大殿;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与太平军交战于此,泰伯庙遭火焚,仅剩大殿;清末,重建德洽堂,整修了大殿;[3]20世纪90年代,对泰伯庙进行大规模修建,修建后的泰伯庙庄严辉煌,古朴典雅。[2]
截至2024年2月,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石坊北为[líng]星门,竖有六根石柱,高6米,有云龙、仙鹤雕饰;戟门为泰伯庙第一进建筑,面阔三间,后有院落厢旁,东西各九间。2006年5月,泰伯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
泰伯庙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也是寻根祭祖、烧香、许愿的场所。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这一天,四周百姓都会来庙内,烧香拜“让王”泰伯;所形成的泰伯庙会,于2014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1]

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