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

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
硅藻,异鞭藻门硅藻纲,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藻类,一般非常微小,小的仅有几微米,大的也不超过1-2毫米,它们是海洋中最常见的浮游生物,以群体形式栖息于几乎所有的水生环境中,分布广泛。[1]
硅藻的典型特征就是它们能分泌一层由硅质构成的细胞外壁,即硅藻壳,硅藻也因此而得名。其细胞形似一个培养皿,两个硅质外壳通过环带嵌套在一起,一大一小相互扣合保护住原生质,同时又保证有充分的光线通过。硅藻常用一分为二的繁殖方法产生,分裂之后,在原来的壳里,各产生一个新的下壳。盒面和盒底分别名为上、下壳面。壳面弯伸部分名壳套。上下壳套向中间伸展部分,称相连带。最早的硅藻观察记录,出自伦敦皇家学会在1703年收到的一篇稿件中。最早的硅藻科学记录是在1846年,荷兰植物学家范登博世(R. B. van den Bosch)的泽兰省藻类名录中收录了硅藻。 [1][2][3][4]
硅藻在全世界的海洋中都有分布,但在温带热带海区分布更多。硅藻的生存方式可营浮游生活,也可营附着生活。营附着生活时,硅藻附生在岩石或水生生物等基质上形成大量的褐绿色膜层,例如,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壁上生出的泥土状斑点就是硅藻的一种。[1]
硅藻在食物链中属于生产者,是鱼、贝、虾类特别是其幼体的主要饵料。硅藻以极多的数量和光合作用,为地球供应了近20%的氧气,同时,它还是水环境的指示针,如果水体受到富营养污染或其他原因,一些硅藻会大规模繁殖而形成赤潮,使水质恶劣,会对渔业带来危害。[1]

科属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