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红龛集

清代傅山所作书籍
《霜红[kān]集》是清代文学家傅山所撰,丁宝铨编的文集,共四十卷。2004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文集版本。该书包含了傅山的代表作品,包括诗赋、传、序、题跋、书礼、杂著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色和风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人物经历

陈监先先生精通古代版本目录学及山西乡邦文献,从年轻时,即发愿校勘《霜红龛集》。他以丁宝[quán]刻本为底本,参校傅山挚友戴廷栻所刻《晋四人诗》,乾隆十二年张耀先刻《霜红龛集》,咸丰年间寿阳刘飞刻《霜红龛集》,清末年平遥王晋荣刻《霜红龛集》,以及傅山的其它遗著和相关史料,逐字逐句,予以校勘。其《凡例》说:“本书校勘,依各种刊本先后顺序,列出异同,各本面目,优劣毕见。版本校勘源流发展,亦一目了然。引述前人校说,多指明是非,间亦略加疏证。偶有一得,均冠以‘监先案’三字。”故而先生在其序言《〈霜红龛集〉版本源流考》中不无自负地说:“这样,《霜红龛集》的诗文,基本上恢复了本来面貌,为研究傅山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真实可据、更加丰富的资料,使用价值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道出了陈先生校补《霜红龛集》的初衷及价值所在。事实上,校补工作倾注了先生数十年的心血。先生的校补序言作于1946年,可知校补内容在那时应已初具规模,一直到1990年先生去世前,这40多年一直处于修改完善阶段。从先生的校补原稿看,本为墨笔恭楷抄写,然后又间杂钢笔、圆珠笔甚至铅笔补写的内容,有的字颤笔不已、模糊不清,乃是先生暮年偏瘫之后所补,其心可感。令人遗憾的是,“校补”的补遗部分,约80余篇傅山遗文,是陈先生辛勤搜罗而来的,近20年来,却几经辗转,不知去向。此次出版的校记,其中补的文字甚少,但出版时,仍沿用了陈先生《霜红龛集校补》的书名,以表示对陈先生辛勤劳动的尊重。
陈监先先生批校《霜红龛集》,是在他校勘《霜红龛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于其“校补”而言,批本的校勘记较简略;其更高的价值,一是对《霜红龛集》大部分诗文作了断句,使人易于阅读;二是对众多的诗文作了批语。这些批语,有的指出创作时间,有的注明诗文中的人名、地名出处,有的直道其诗文的妙处。张颔先生阅读陈氏批校本,欣然题签《陈批霜红龛集》,无疑认可陈先生的批校实成一家之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监先先生关于傅山先生的论文和书信,现存13篇,均为考证性论述,可谓篇篇有创见。其《〈霜红龛集〉版本源流考》对《霜红龛集》的整理刊刻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分析,1963年发表在《学术通讯》时,略有缩节——其实,未缩节的一文更为全面精彩。研究《霜红龛集》者阅读此文,可少走好多弯路。《傅山生年考——评郝树侯〈傅青主生年辨〉》作于1963年,先生以大量事实,反复考证,证明傅山生年为1607年,享年78岁,而非郝树侯先生所称的生于1606年,享年80岁。事实上,陈先生这一考证,已成为了当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傅山杂剧〈红罗镜〉》一文,则从剧本的背景、语言、人物及太原文物诸方面,全面论证了《红罗镜》杂剧确为傅山先生所作,此文发表于《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栏第618期,其观点也被当今学术界普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