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固

明代中期官员
王本固,字子民,北直隶顺德府邢台人。明代中期官员,历任县令、监察御史、兵备副使、大理寺少卿、副都御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等官。王本固“老成持重,不轻言笑”,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嫉恶如仇,但也因为是非分明,强杀王直(一名汪直),而导致”倭寇“问题一度更为严重。因而可以说他个人品行高尚,但事功方面却略有不足。[1][2][3]

人物生平

王本固,字子民,邢台人。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科(1544)三甲进士,任乐安令,县[bīn]海,夙号难治,本固惟以清净理之,事农桑,重学校,罢诸不急务,良吏之称遍於远迩。据《(嘉靖)青州府志》载王本固在知乐安县事期间曾经在儒学中修”乡贤祠“、“名宦祠”,在县治西五里修“汉儿[kuān]庙” 。《肇域志》则载:乐安有淄水滋溃东岸,而坏良田无限,嘉靖二十五年知县王本固筑新堤,淄水得以安流。
王本固因任满三年,举行第一次考核(初考)得优等,而於嘉靖二十七年十一月,被徵拜试监察御史,次年转正。在任监察御史期间,王本固充任了陕西清军御史、四川巡按等外差。丁内艰服阕,又任浙江巡按。浙江当时倭寇猖[jué],时有海[kòu]王直者逃罪居倭,数为浙患,督府以计诱归,欲释罪官之。本固不可,竟阻其议,置大辟罪,朝论[wěi]之。督府又以宼平,欲置酒[gāo]会,号太平宴,本固以用兵之後不宜冗费,乃罢。後督府又以糜兵饷事为言者[tǒu],冀其勘报掩之,竟以实闻。由是督府愈结分宜,每求所以中伤之。後来会辽东发生饥荒,世宗皇帝命赈给米六万石。王本固考虑如果以骡车运,恐怕“缓不及事,假此祸之耳。”他便奏改一半折银济辽阳远地,一半本色济广宁近地。此次赈济工作凡再阅月而完,辽左安焉。
当时,监察御史考满按例应该留在北京任职,但因为不被严嵩喜欢作罢。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王本固由御史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具体职责是出陕西西宁副使。西宁有指挥星镇者,罪当削职,潜入邢台,以千金行贿,本固觉,竟坐以法。又有庄浪粮官[kèn]勒军饷,以致鲁府家丁倡乱,王本固孤身驰谕叛者,谕以情、法,乱者[qiān]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