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1]生物钟的功能是提示时间和事件、维持状态。[2]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3]通过研究生物钟,如今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4]
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扬三位科学家因在生物钟运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2018年9月10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布一项新研究说,人体生物钟可能会对哮喘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在治疗中如果能够遵守相关变化规律或许会带来更好的疗效。[6]2023年6月2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Science》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7]

定义

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叫生物钟。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也就是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比如一个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一次吻合。生物钟是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简称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我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