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冕

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衮冕:即衮衣和冕,是中国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1][2]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周礼》中即有关于衮冕的记载,从西周明朝灭亡延续两千余年。各朝细节略不同,大体样式不变,在清朝入关剃发易服之后消亡。
史料最详细完备的是明朝的衮冕。明洪武十六年定衮冕制度,明代衮冕是历代以来唯一在文献、图样、绘画和出土实物几个方面都有详细资料存世的皇帝大礼服。衮冕还有比喻“登朝入仕”的意思。[3]

基本概况

衮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仪礼·觐礼》:“天子衮冕,负斧依。”见“衮衣”、“冕”。根据《周礼》记载,衮冕为王之吉服。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
明朝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皇帝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绣于裳,十二[liú]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