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生活习性

羊的生物学特性
羊生活习性是一种羊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合群性、采食能力、嗅觉、神经活动和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1][2]
了解羊的生活习性,有助于人们在养殖过程中,利用这些特点,采取正确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益。首先,羊的群居行为很强,在羊群当中建立起来的群体结构,主要通过头羊和群体内的优胜序列来加以维系。其次,羊素有“清道夫”之称,羊嘴尖、唇薄、齿利,上唇中央有一纵沟,运用灵活,下颈门齿向外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善于啃食很短的牧草。羊的嗅觉比视觉和听觉更灵敏,其具体表现有靠嗅觉识别羔羊,在生产中利用这一点寄养羔羊多会成功。此外,山羊性情机警灵敏,活泼好动,记忆力强。而绵羊则性情温顺,胆小易惊,反应迟钝,易受惊吓而出现“炸群”。最后,羊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耐粗、耐渴、耐热、耐寒、抗病、抗灾度荒等方面。[1][3]

合群性强

羊的群居行为很强,很容易建立起群体结构,主要通过视、听、嗅、触等感官活动,来传递和接受各种信息,以保持和调整群体成员之间的活动,头羊和群体内的优胜序列有助于维系此结构。在羊群中,通常是原来熟悉的羊只形成小群体,小群体再构成大群体。在自然群体中,羊群的头羊多是由年龄较大、子孙较多的母羊来担任,也可利用山羊行动敏捷、易于训练及记忆力好的特点选做头羊。应注意,经常掉队的羊,往往不是因病,就是老弱跟不上群。
一般地讲,山羊的合群性好于绵羊;绵羊中的粗毛羊好于细毛羊和肉用羊,肉用羊最差;夏、秋季牧草丰盛时,羊只的合群性好于冬、春季牧草较差时。利用合群性,在羊群出圈、人圈、过河、过桥、饮水、换草场、运羊等活动时,只要有头羊先行,其他羊只即跟随头羊前进并发出保持联系的叫声,为生产中的大群放牧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群居行为强,羊群间距离近时,容易混群,故在管理上应避免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