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礁

海岛与岩(石)礁的总称
岛礁,是海岛与岩(石)礁的总称。其中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按其分布的水域不同,有海岛、江心岛(洲)、湖岛(湖心洲)之分。由岩石组成的沿岸或滨外浅滩就是岩礁。岩礁可以是大陆架在海水淹没以前受外力侵蚀而残留的地形,也可以是构造隆起或火山喷发作用造成的凸起地形,除此之外还有珊瑚礁[2][3][4]
在汉语中,作为岛礁的通名,除常见的岛、屿、滩、礁、[jiǎ]角等字外,还有洲、峙等字,还有一些方言通名[5]

概念定义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岛屿是指四面环海,并在高潮的时候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礁是指在海洋里面由岩石和珊瑚虫遗骸堆积而成的石状物,一般高潮时不露出水面,在海平面以下,包括暗礁珊瑚礁人工鱼礁等各种形式的礁。而干礁一般介于岛屿和礁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指出,干礁为低潮高地,在高潮的时候,它在海面底下,在最低低潮时,干礁才露出水面来。沙洲是指在海洋当中,高潮的时候露出水面的沙滩,如中建岛暗沙无论在高潮还是低潮时都在海水底下,如曾母暗沙[6]
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