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木兹海峡

连通波斯湾与印度洋的唯一海上通道
霍尔木兹海峡(英语:Strait of Hormuz,阿拉伯语:مضيق هرمز,波斯语:تنگه هرمز)位于亚洲西南部,地理中心坐标为26°42’08"N,56°35’00"E ,介于阿拉伯半岛东北端与伊朗南部海岸之间,连通波斯湾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唯一海上通道。[1][6]海峡略呈弯弓状,中间窄两头宽,沿中线长约192.61千米,最宽处97.1千米,最窄处39.08千米。[6][7]拥有两条宽3.7千米,水深100米的国际主航道,由进湾航行线、出湾航行线及分离安全区组成,可供载油量20万~30万吨的超大型油轮穿行,是波斯湾海运“生命线”、世界石油工业重要门户及石油运输最繁忙海峡。[8][9][10]
伊朗扎格罗斯(Zagros)山脉和阿拉伯半岛哈贾尔(Hajar)山脉[a]经历从晚元古代(约57亿年前)以来一个长期稳定沉积过程,至1000万年前经扎格罗斯造山运动在本地域形成大型前陆盆地[8][12]之后地壳发生断裂,海水浸入,阿拉伯半岛伊朗被拦腰切断,形成波斯湾[8]同期,海湾东南端变窄,形成霍尔木兹海峡。[13]海峡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日照强烈,风向多变,沙暴频发,是世界上最炎热海区之一。[14][15]海域及海底地形复杂,岛屿、暗礁和浅滩众多;平均水深70米,最深处219米,最浅处10.5米,呈西北向东南逐渐加深。[2][8]其北岸为伊朗沿海平原,西段曲折,东段平直,多珊瑚礁、沙滩;南岸属阿曼山区,多半岛及险峻峡湾[1]海峡内热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14]岛屿被边缘珊瑚礁所包围,岩石海岸潮下带有成片的动物栖息地[16]海峡西北部格什姆岛(Qeshm Island)上有中东地区唯一的国家地质公园和哈拉(Harra)红树林保护区。[17][18]
传说霍尔木兹海峡为古希腊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b]大将霍尔木兹雅(Hormuziya)率舰队远征海湾时所发现,其后逐渐成为东西方商路中继站,亚欧各国贸易中心。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曾五次到过该海域。1509年,葡萄牙占领霍尔木兹港,控制本海峡地区。[1]20世纪30年代,海湾地区石油被发现,海峡控制权成为各大国争夺焦点。冷战期间,美国获得海峡实际控制权。[20]近几十年来,海峡被视为“世界油阀”“石油海峡”和西方国家“海上生命线”。[2][21]美伊关系紧张时期,霍尔木兹海峡常成为美伊相互示强筹码和冲突见证者。[20][22]霍尔木兹海峡范围内岛屿沿岸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包括伊朗阿巴斯港市(Bandar Abbas)的吉诺(Genow)风景区和印度教寺庙(Hindus Temple)、格什姆岛上的拉夫特村(Laft village)和查库(Chahkooh)峡谷以及阿曼穆桑达姆半岛(Musandam Peninsula)上的海塞卜城堡(Khasab Castle)和库姆扎尔村(Kumzar Village)等。[23][24][25][26]

发现及命名

“霍尔木兹(Hormuz)”波斯语意为“光明之神”。[27]海峡紧连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是两河文明走向海洋的通道。关于其发现的说法是,古希腊时代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b]派大将霍尔木兹雅率舰队远征海湾,在海峡中的一个无名岛上停泊。后人为纪念他,便以其名字“霍尔木兹雅”作为海峡和无名岛之名,长期使用过程中,此希腊人名逐渐阿拉伯化,转译“霍尔木兹”,即今天的霍尔木兹海峡和霍尔木兹岛(Hormuz Islan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