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蕨菜

蕨纲真蕨目水蕨科植物
水蕨菜[Callipterisesculenta(Retz.)J.Sm.]是亚洲地区食用最为普遍的几种蕨类植物之一,是森林蔬菜中独具特色的品种[1]。别名菜蕨,属蹄盖蕨科(Athyriaceae)植物。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西藏云南南部至西南部热带地区及亚洲热带其它地区。生于山谷林下湿地及河沟边,海拔100—1200米。[2]
水蕨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水蕨的株高约30~80厘米,全株绿色、多汁;其根茎短而直立,以一簇须根固着于淤泥中[3],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植物。[4]
水蕨的叶片簇生,有能育叶和不育叶二型之分。其同一植株上的叶片可分为形态和功能各异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两种:孢子叶的背面可产生孢子囊,形成孢子进行繁殖,故又称能育叶;营养叶则仅有光合作用功能,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故又称不育叶。[5]多年生中型蕨类植物,高可达1.5m或过之。根茎短而直立,叶簇生,二型,不育叶的柄长3-40厘米,绿色,圆柱形,肉质,无毛。[6]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长10-30cm,宽5-15cm,2-4回深羽裂,末回裂片披针形,宽约6mm;能育叶较大,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5-40cm,宽10-22cm,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角果状,宽约2mm,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多少张开。[7]
水蕨自古以来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生蔬菜,其鲜[tái]或嫩叶色泽翠绿,无论清炒、凉拌、做汤,均不变色,不仅口感嫩滑、清爽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脂肪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水蕨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环保价值。其叶形多变,既可种植在水缸、花坛等大型水景容器中作为观赏性植物,又可种植于景观水池或流速较缓的溪流中用来营造水面景观,是一种集观赏和净化水体于一身的经济环保型植物。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水蕨的药用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水蕨性味“甘、苦,寒,无毒。主治腹中痞积,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恶物”。《华南千种草药》《广西药植名录》《海南植物志》等多种药典也俱记载称,水蕨性味甘、淡,凉,有活血、解毒、止痢、镇咳、化痰等功效,主治痞积、痢疾胎毒、咳嗽、淋浊、跌打损伤等症。在诸多药效中,水蕨的解毒功效令人瞩目。其茎叶入药,治疗胎毒的效果尤为神奇,因而被视为一种产后的良药。水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其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今在我国境内已呈易危状态,故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8]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