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索末菲

德国物理学家
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2]1868年12月5日-1951年4月26日)是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的先驱之一,[8]他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及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同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奠基者。[9]
1868年12月5日,索末菲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1886年,索末菲进入柯尼斯堡大学学习数学,并于1891年获得博士学位。1893年10月,索末菲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从此开启学术生涯。[1][9]1894年9月,索末菲担任哥廷根大学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 Christian Klein)的助手。1895年,索末菲发表论文《衍射的数学理论》,并成为哥廷根大学数学无俸讲师;1906年,索末菲担任慕尼黑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07年,索末菲参加了德国自然研究者大会,并积极辩护爱因斯坦的理论。1911年,索末菲参加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与爱因斯坦保持对量子理论的相同态度;1913年至1917年左右,索末菲研究玻尔原子模型理论,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线系,并扩充玻尔原子理论内容。1914年,索末菲与法国物理学家里昂·布里渊(Leon Brillouin)一起研究传播电磁波的色散介质;1940年,索末菲从慕尼黑大学退休;1951年4月26日,索末菲遇车祸身亡,享年83岁,他的学生续写他尚未完成的《理论物理学讲义》。[1]
索末菲在很多科学理论方面均做出过贡献,比如旧量子力学流体力学、数学(含衍射理论)、光学、湍流、狭义相对论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理论、金属电子论、[10]电磁波的传播、电子波的物理特性、旋转陀螺及应用复变函数理论解决边界问题等。[11]1919年,索末菲出版《原子结构和光谱线》;[1]1929年,索末菲出版《原子结构和光谱线的波动力学补篇》。[12]这两本书是几代物理学学生的“圣经”。[1]索末菲一生获得 81 次诺贝尔奖提名,虽都无缘诺奖,却被称为“无冕之王”和“大师之师”。索末菲不仅创立了“慕尼黑学派”,还培养了沃纳·卡尔·海森堡、沃尔夫冈·恩斯特·泡利、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汉斯·贝特等学生。[7]其中,有七位学生是诺奖得主,他们共获得六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个诺贝尔化学奖及一个诺贝尔和平奖[1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