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滇苦菜

菊科苦苣菜属植物
花叶滇苦菜,俗称刺青、古[],别名续断菊、石白头,是菊科苦苣菜属植物[1]
花叶滇苦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直立,高20-50厘米,侧裂片4-5对,形状为椭圆形、三角形、宽镰刀形或半圆形,花果期为5-10月[2]。其生长于山坡、林缘及水边[1]。分布于欧洲西亚至东亚,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3]
花叶滇苦菜是一种能直接吃的野生蔬菜。采嫩茎叶或嫩苗经沸水焯、清水漂洗以去除苦味后,可凉拌、炒食、做馅、煮粥腌制咸菜食用。花叶滇苦菜味苦,性寒;具清热解毒、止血之功效,可治疮疡肿毒、小儿咳喘、肺咳血等症[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倒圆锥状,褐色,垂直直伸。茎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茎直立,高20一50厘米,有纵纹或纵棱,上部长或短总状或伞房状花序分枝,或花序分枝极短缩,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及花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基生叶与茎生叶同型,但较小;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倒卵形、匙状或匙状椭圆形,包括渐狭的翼柄长7—13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渐狭成短或较长的翼柄,柄基耳状抱茎或基部无柄,耳状抱茎;上部茎叶披针形,不裂,基部扩大,圆耳状抱茎。或下部叶或全部茎叶羽状浅裂、半裂或深裂,侧裂片4—5对椭圆形、三角形、宽镰刀形或半圆形。全部叶及裂片与抱茎的圆耳边缘有尖齿刺,两面光滑无毛,质地薄。头状花序少数(5个)或较多(10个)在茎枝顶端排稠密的伞房花序。总苞宽钟状,长约1.5厘米,宽1厘米;总苞片3—4层,向内层渐长,覆瓦状排列,绿色或绿色,草质,外层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3毫米,宽不足1毫米,中内层长椭圆状披针形至宽线形,长达1.5厘米,宽1.5—2毫米;全部苞片顶端急尖,外面光滑无毛。舌状小花黄色。瘦果倒披针状,褐色,长3毫米,宽1.1毫米,压扁,两面各有3条细纵肋,肋间无横皱纹。冠毛白色,长达7毫米,柔软,彼此纠缠,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5—10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