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龙

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植食性恐龙
地震龙(属名:seismosaurus),又称哈氏梁龙[1]。地震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生存在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2]
地震龙最早于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2]已经发现的身体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后肢。其类似梁龙,但地震龙具有更长的尾巴和粗壮的骨盆。约有29~42米长,22吨重。[2]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和一条细长但有力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1]地震龙吃东西时,地震龙将树叶整个咽下去,一口也不嚼。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地震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脚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它们成群活动,走路非常的慢。地震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地震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2]
2004年美国质协会的年度会议上,地震龙被重新归类于梁龙,并改名为Diplodocus hallorum翻译(梁龙hallorum)。许多作者认为许多地震龙的明显特征其实是病变,也可能是脊椎错置的结果。这个论点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发展为,地震龙不仅是梁龙的一种D. hallorum,更可能与长梁龙(D. longus)是同一种恐龙。他们认为地震龙最独特的特征,坐骨末端的钩状突起,其实是靠附在坐骨旁的椎弓。若没有这个椎弓,这个坐骨的轮廓将非常正常。[2]地震龙曾被认为体长超过50米,体重超过150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虽然研究后数据已缩水至29~42米长,22吨重。但它仍比迷惑龙腕龙都要长。[2]

侏罗纪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