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头

国画装裱材料
轴头,是中国画装裱坠底装饰物,亦称"画轴"。[3]是安装于立式裱件地杆两端,用于收卷画幅的把柄。[4]
“轴头”在秦汉时期形成雏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轴头”脱离了地杆成为了装裱材料中独立的一部分。唐宋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立轴形式的古画,并有了真正意义的“轴头”。明清时期,书画装潢进一步发展,形式多样,轴头主要有犀角紫檀花梨珐琅檀木雕竹节形和片金银等形式。民国时期,在轴头的使用上,体现出北方简约、南方相对精致的特点。[1][2]
“轴头”大多使用在立轴或手卷书画末端的两侧,主要作用有:便于收、卷时的持握;增加垂挂时轴的重量,使书画作品在悬挂时更加平顺;起到装饰、美化书画的效果。“轴头”依照材质主要可分为木质轴头、漆质轴头、陶瓷轴头、金属轴头、玉质轴头、象牙、牛角轴头等。[2]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