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基鱼塘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
桑基鱼塘是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种桑养蚕的收益比种粮食高很多,而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1]其构建技术主要分为精心设计、合理改土、施足底肥、栽植良桑。[2]
宋代农学家陈男在其著作《农书》中就提到一项奇特的土地利用技术[a];明清时期,面临着人口增多的问题,基塘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大约明代中期以后,广州一带出现了在基塘上种植果树的现象,后来在国际贸易生丝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又出现了以种桑代替种果树的趋势,即后来最为著名的桑基鱼塘农业模式。[3]
桑基鱼塘主要特点是开辟了水、陆两个生态系统,将桑、蚕鱼诸项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既可节约各项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又可减少污染、净化环境。随着蚕桑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已经衍生出了具有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科普教育、蚕事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新型生态循环模式,形成了新业态。[2]此外,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系统中最集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区域;2017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4]

内容简介

桑基鱼塘(mulberry fish pond),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