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洲志

清朝末年林则徐主编的地理志书
《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清朝末年,该书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1]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外国的情况,组织了一个班子搜集外国的报纸和书籍,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主持汇编成《四洲志》一书。《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1][2]
《四洲志》提供了中国人早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主要资料来源。陈胜粦认为该书“具有开创新风气的划时代意义”。[2][3]

创作历史

林则徐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让幕僚把英国人休·慕瑞所著的《地理百科全书》(译为《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休·慕瑞的原著于183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林则徐在1840年从马礼逊学校的美籍校长鲍留云牧师处取得此书,林则徐手中的可能是1837年在美国费城出版的增订版。林则徐要求幕僚梁进[]进行翻译,部分内容经林则徐修改后,《四洲志》大致完成。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5年,魏源获得《四洲志》的译稿,并在其基础上写成《海国图志》。1931年,《四洲志》在上海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