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晚清思想家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5]
魏源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祖籍湖南邵阳金潭,他的家族是当地望族。魏源从小性喜沉静,聪颖超常且勤学过人。15岁中秀才,20岁就学于岳麓书院,并通过了拔贡考试。次年入京求学,得向硕学大儒学习汉儒家法与宋儒义理,并与龚自珍同向著名经学家刘逢禄学习今文经学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此后会试却屡次落第。道光五年(1825)入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府,代其编选《皇朝经世文编》。道光十一年(1831)入两江总督陶澍幕中,协助改革淮北盐政。道光二十二年(1842)底[zuǎn]林则徐嘱其完成的《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道光二十五年(1845),魏源终于考中进士。后任扬州府县令,咸丰元年(1851)升任高邮知州。两年后,以世乱多故为由不再出仕,信奉佛教,潜心著述。咸丰七年(1857)病逝于杭州,时年六十四岁。[2]
中国近代史上,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他明确主张向西方学习且致力于西方文明的介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著作促进日本朝鲜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其现存著作,较通行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魏源集》,最齐备的是岳麓书社出版的《魏源全集》。[2]

人物生平

少年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