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躁

张躁
历史人物成就唐代画家张躁善画松石,双管齐下,为人称绝。难怪符载要说,“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张躁不仅画绝,论亦绝。

成就

唐代画家张躁善画松石,双管齐下,为人称绝。大诗人元[zhēn]曾作诗赞曰:张躁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尘埃心,难状烟霄质。我去浙阳山,深山看真物(参见《中国画论类编》)。这几句诗里关键是“得神骨”三个字,有了它,就不至于“奇态尽埋没”了。崇拜张躁画的还有当时的诗人符载,他在《观张员外画松右序》里较为具体地描写了张躁作画的过程:说他一开始“萁坐鼓气,神机始发”。亦即是进行了一番构思。然后,“若流电激空,惊[biāo]戾天。摧挫斡掣,携霍瞥列。毫飞墨喷,摔掌如裂,离合惝恍,忽生怪状。”这段文字精彩地描绘了他作画的情景,读来令人叫绝。及至画成,“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霁,见万物之情性”。照此看来,张躁作画的本身,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艺术了(相当于今天的行为艺术)。再说那幅画,真是“松鳞[cūn],石[chán]岩,水湛湛,云窈渺”,“已知遗去机巧,意冥玄化……与神为徒”。难怪符载要说,“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张躁不仅画绝,论亦绝。他著有《绘境》一书,惜已失传,据俞剑华先生推断,其中“必有高论”。现在为人熟知的只有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他对当时画家毕宏说的话,据说毕宏听了这话后,从此搁笔不再画了。这八个字确实“言简意[gāi],道尽画中之味”(俞剑华语)。绘画与自然、绘画与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思想以及修养的关系它都说清楚了,故对后世影响极大,可谓是中国画论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结晶。
纵观张躁的画与论,他不仅坚持了艺术源于自然的原则,而且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于一位古人来说,是件难能可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