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七月-公元前207年十月)指中国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战争。[1]
秦国楚国后楚人思念故国,流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1]。秦朝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大量征发原六国人的劳役,大量的剥削压迫超出了社会承受的极限,使得物价飞涨。同时秦朝实行严酷的法律,并区别对待各地区的的人民,使得民间矛盾激增。[2]秦始皇死后赵高联合李斯立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赵高得以把持朝政,大肆的诛杀朝臣,使得民众和官吏的不满迅速的爆发成动乱。陈胜吴广率先于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原六国的旧贵族也纷纷加入其中,借机复国。六国先后复立。陈胜、吴广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后,分兵进攻秦王朝秦二世章邯将囚犯和“奴产子”组成军队反击起义军,陈胜命起义军救援被困部队,但六国复立后互相掣肘,导致吴广在荥阳被自己的部将杀害。陈胜随后也被章邯在下城父击败(今安徽涡阳县),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复国后的齐国魏国也在随后被章邯攻破,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先后兵败身死。定陶之战项羽的叔叔项梁战死。公元前208年十一月至公元前207年七月,项羽率诸侯联军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以及刘邦大破蓝田秦军最后一支主力。公元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项羽成为共主,分封天下。随后楚汉战争爆发。[3][4][5]
秦末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成功的推翻了秦朝,为中国农民反对封建统治,树立了榜样。陈胜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无种乎”的思想影响了后世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6][7]它展现的人民的力量,使得秦以后的政治家开始重视“民”的作用。促使统治阶级采取较为缓和的政策,如西汉时期贾谊提出要讲究“牧民之道”,唐代皇帝李世民提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8]

起义背景

秦朝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