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

中国山东省曲阜市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孔庙,又名“至圣庙”,[2]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明故城的南部,是祭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本庙,也是孔氏后裔祭祀祖先的祖庙和宗庙。其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因其是全世界祭祀孔子的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庙宇,所以被中国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3][4][5]
曲阜孔庙是纪念性建筑群体,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a][5]建筑群布局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布置九进院落,第六进院落之后分左、中、右三路布局。孔庙南北长1130米,东西宽约150米,共有460余间建筑,建筑主要建于金、元、明、清时期,庙内还存有千余块两汉以来的碑碣。曲阜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鲁哀公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将其故居改建而成。[3]西汉以来,中国历代帝王对该庙进行了数十次的重修与扩建,现今规模为明弘治十六年的规模,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奎文阁杏坛等。[4][2]
1961年,曲阜孔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曲阜孔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2006年被曲阜孔庙评为中国首批AAAAA级景区。[3]

命名由来

曲阜孔庙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立孔子庙京师”,并将其命名为“先圣庙”。隋开皇元年(581年),孔子隋文帝先后尊为“先师尼父”和“先圣”,孔庙被称为“先师庙”和“先圣庙”。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孔子被追封为文宣王,故孔庙亦称“文宣王庙”。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孔子被加封为“至圣文宣王”,故称孔庙为“至圣庙”。宋代以后,多统称“文庙”,此后历代沿用。元代至大元年(1308年)孔子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故称孔庙为“至圣文宣王庙”。明嘉靖九年(1530年),皇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于是此后修建的孔庙均被称为“先师庙”。孔子的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夫子”本是对各级军官的称呼,战国初期,人们重视知识和文化的学习,弟子们便尊称孔子为“夫子”。因此,孔庙亦称为“夫子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