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特民

清末民初革命家
原名冯超,字惕庵,后改名冯一,字特民。1883年出生,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昌)人。早年毕业于湖北自强学堂,曾游学国外。为革命反清,1904年投身军营当兵。1905年接办《楚报》,撰文抨击时政,颇招当局忌十艮。次年加入同盟会,湖北同盟会支部成立,冯曾任主盟人,因遭追缉,难以存身。

简介

冯特民(1883-1913),原名冯超,字惕庵,后改名冯一,字特民。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昌)人。早年毕业于湖北自强学堂,曾游学国外,工书能文。1906年2月14日加入中国同盟会
先在汉口土(今统一街)吉祥里办一高等小学堂,同事有黄幼轩、姚冠春等人。1904年投入第八镇工程营当兵,参与组织革命团体武昌加入科学补习所,为主要成员。10月科学补习所被查封后,刘静庵利用教会日知会阅报室进行革命活动,成为日知会的积极组织者之一,草拟了会中的一切章制文告,被推为会中评议员。1905年夏和陆费逵、张汉杰接办《楚报》,用笔名鲜民,撰文抨击时政。1905年9月,因撰文抨击湖广总督张之洞英国密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事受追查,一度避居上海,后转赴日本。1906年2月日知会正式成立,宣读会章,痛哭陈词,与会者深受感动,同时又加入群治学社。中国同盟会本部派余诚回鄂成立湖北分会,借日知会作根据地,与刘静庵首先加盟,任主盟人。同年底湖北当局借萍浏[]事兴大狱,刘静庵等9人被捕,日知会被封。两案并发,在武汉难以存身。适伊犁将军长庚请张之洞选派湖北新军官弁前往训练新军,张调升后,由继任总督赵尔巽杨缵绪去新疆伊犁,杨亦江夏人,思有文士为助,为避难于1908年1月8日联络李辅黄郝可权、冯大树、方孝慈等人,随军西上伊犁加入杨军。4月任混成协书记官,并办《伊犁白话报》鼓吹革命。同行人中不乏同盟会、日知会同志,设立伊犁同盟会机关,为领导人。发展了伊犁将军署文案黄心斋、绥定知府贺家栋、管库黄立中及李梦彪、邓宝珊、张维直、金伯韬、郭英夫等人加入同盟会。1910年3月25日创办《伊犁白话报》,任主笔,以汉、满、蒙、维四种文字发行。报纸内容丰富,文字清新活泼,为近代新疆首家新型报刊,深受群众欢迎。1911年9月25日新授伊犁将军志锐抵任,勒令于10月27日停办《伊犁白话报》。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和革命同志分电杨缵绪伊犁革命党人就地响应。电由俄国转到伊犁已是11月中旬,革命党人立即召开会议组织起义的指挥机构,公推和李辅黄主持其事,并议定19日晚9时发动。任务是率队占领南库取弹药,由南库同志黄立中接应。时清政府将杭州将军志锐与伊犁将军广福对调,广福系蒙古人,较得人心,而志锐新到不久,为防革命,裁撤新军,遣散费又迟迟不发,人心思动,为党人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19日晚各负责党人按计划行动。志锐闻变,急由将军府越墙逃入协领衙门,被起义军搜出并枪决。各路迅速取得胜利,惟北库新军满营在协领蒙古人蒙库泰率领下负隅顽抗。遂率队增援,至20日晨战斗尚在进行中。前任将军广福因志锐挽留未行,党人立即采取政治攻势,请广福出为劝谕,北库乃停止抵抗。11月20日伊犁正式独立,为了团结和尊重少数民族,特拥广福为新伊犁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兼司令部部长,组成五族共和会。1912年1月8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新伊大都督府,任外交司总长。希望沙俄对中国革命持中立,但沙俄要保留不平等条约,竟收买政治流氓破坏革命。5月双方奉袁政府命令停战议和,成立都督府。8日沙俄公然出兵闯入伊犁。当时虽不是伊方代表,却是伊方的决策者,派副司长王纬彤交涉无效,便亲自与俄国伊犁领事交涉。被沙俄领事的横行霸道激怒,拔出佩剑要与俄领事决一雄雌,俄军的暴行才稍有收敛。为扫除旧官场的积习,推行民主政治,在《新疆报》上连续10多天登载征求对本人改进工作的启事。议和后杨增新任新疆都督,杨较袁更为凶狡,任为统一后的外交司司长,规定必须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就职,以便受彼控制。但被洞察其奸,拒绝袁世凯杨增新的调动,留伊犁不去,继续留任伊犁外交司司长、伊塔观察使兼都督府政治顾问。1913年二次革命,袁世凯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迫害。3月16日北京政府授他为陆军少将。3月29日同意为代理伊犁镇边使职务,伊犁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伊犁支部,当选为正支部长。
1913年10月26日,杨增新收买匡时赴伊犁,运动广福等,勾结陕甘军人与回族军官,发动兵变,遂与李辅黄等20多名革命志士同时遇害,牺牲时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