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巽

原东三省总督、清史馆馆长
赵尔[xùn](公元1844年7月8日-公元1927年9月3日),字公让,号次珊、无补,汉军正蓝旗人。[1]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 (公元1844年7月8日)赵尔巽出生于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一说今山东省莱州市,祖籍奉天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一说今山东省泰安市[2]
赵尔巽的家族世代为官,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赵尔巽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赵尔巽先后担任国史馆协修官、湖北乡试副考官、福建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贵阳府知府安徽按察使、新疆布政使、山西布政使,又护理山西巡抚等职。[1]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3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赵尔巽担任湖南巡抚和盛京将军期间,整顿吏治、恢复财政发展、兴办新式教育,推进湖南和奉天等地的近代化进程,[3][4][5][6][7][8]但其在辛亥革命之后反对新派人士,阻挠东北地区的革命势力发展,[9]后于公元1912年隐居山东青岛。[1]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赵尔巽被袁世凯起用担任清史馆的总裁,主持编修清史稿》。[10]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赵尔巽被选为故宫保管委员会委员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9月3日,赵尔巽在北京的秦老胡同病逝,终年八十四岁,[2]同年9月28日赵尔巽灵柩被运往山东泰安,葬于山东泰安故里。[11]
赵尔巽是清末重要的疆臣之一和民初社会名流,任职期间推行新政,对外维护国家主权,稳定奉天局势,是清末奉天地方近代化的积极推进者和奠基人。[1]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评价:“赵尔巽在奉天任职一年有余,从容整顿治理,在吏治、军营、外交、财政等多方面改革旧制。他的见识和毅力,在边疆官员中是难能可贵的。”[4]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