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殊

王仲殊
王仲殊(1925年10月15日- 2015年9月24日),是当代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中国汉唐时代考古学,兼及日本考古学和日本古代史。王先生先后受聘为秘鲁国立库斯科大学名誉教授、德意志考古学研究院通讯院士、日本亚洲史学会评议员(常务理事)、冲绳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王仲殊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汉唐时代考古学,兼及日本考古学和古代史。多次在河南北京湖南陕西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四川各地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其成果见于有关的发掘简报和正式的发掘报告。曾应邀赴埃及黎巴嫩叙利亚前苏联越南阿尔巴尼亚伊朗秘鲁墨西哥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进行访问考察,在大学讲学或出席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专题讲演;归国后撰作访问记或有关的论文,在美国出版由讲学的讲义编成的专著,在日本则发表历次讨论会上的许多演讲稿,分别编成专书出版。王仲殊先生于2015年9月24日去世。

人物生平

王仲殊于1925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华民国时期。他的父亲是一位高中汉语老师,也在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工作。受父亲的影响,王仲殊精通古代中国文学和历史。在日本侵华期间,他被迫逃离家乡成为难民,并在逃亡中完成了中学教育。二战结束后,王仲殊于1946年被中国几所顶尖大学录取,选择进入了自己家乡浙江省的浙江大学,在那里师从历史学家谭其骧,擅长中国历史和日语。1949年,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内战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大学正在新政府的重组中,根据谭其骧的建议,王仲殊决定转入北京大学。1950年7月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师从夏鼐,该研究所的副所长,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1978年以来,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称号。1982年接替夏[nài]成为所长,并一直任职到1988年。曾任《考古学报》和《考古学集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编委会副主任兼《秦汉考古》主编,又任《辞海》编委会委员兼分科(考古学)主编。1988年至1998年任第7、第8两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王仲殊先生说,研究考古学,包括研究中外交流考古学,一定要写作学术上有所创新的论文,而写论文的关键在于选题。题目选定了,论文就等于完成了一半。但是,选题应具备下列3个最主要的条件,缺一不可:(1)这个题目在考古学上是有重要或比较重要的意义的;(2)别人没有做过这个题目,或者虽然做过,但论述不够充分、全面,甚至论点有误;(3)本人掌握的资料齐全,有能力写作以此为题的论文。这样,除了熟悉属于最基本的考古调查发掘和古代文献记载的书籍以外,应当广泛阅读中国和外国学者的许多著作,包括及时检阅国内、国外有关刊物上发表的各种新发现的报导及新的相关论述,才可为自己的论文选题找到线索和可靠的依据。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