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称制

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
吕后称制是吕雉掌握西汉政治实权的历史事件。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吕后乘机把持了朝政。惠帝死后,少帝即位,因其年幼,吕后临朝称制。吕后称制伊始,就独揽朝政大权。为巩固自己的权势,她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首先废除了刘邦确立的“非刘氏不王”的原则,给吕氏子弟封王找到借口,又让吕氏子女多与刘氏子女通婚,扩大联姻关系,以加强和扩张吕氏的权势,并进而控制刘氏诸侯王。内政上,吕后仍以曹参为相,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在外交上,吕后主张与匈奴修好,避免战争,使社会有一个宽松的政治氛围,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些政策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陈平周勃朱虚侯刘章等设计清除吕氏势力,并经大臣商议,拥立刘邦庶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1]

事件背景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
为剪除异己,吕后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烧耳,给她吃哑药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任其哀号,名为“[zhì]”。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病逝,立(前)少帝刘恭吕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