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志约

孔志约
孔志约:经学家孔颖达之子、孔子的第32世孙。唐代医学家兼官吏。尝任礼部郎中兼太子洗马、弘文馆大学士之职。唐显庆四年(659年),奉敕与苏敬等人共同修[zuǎn]《新修本草》,孔氏为本书写序。尚著有《本草音义》二十卷,未见行世。

历史纪录

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右御率府长史王元策。奉使天竺。得方士那罗迩婆寐。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上颇信之。深加礼敬。馆之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竟不就。放还。死於长安显庆二年。右监门府长史苏敬上言。陶宏景所撰本草。事多[chuǎn]谬。请加删补。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太常寺吕才。太史令李淳风。礼部郎中孔志约。尚药奉御许孝崇。并诸名医等二十人。增损旧本。徵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仍令司空李绩总监定之。并图合成五十五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撰成。及奏。上问曰。本草行来自久。今之改修。何所异也。于志宁对曰。旧本草是陶宏景合神农本经及名医别录而注解之。宏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识药物。多有纰谬。其所误及别录不书。四百有馀种。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药行用有效者。复百馀种。今附载之。此所以为胜也。上称善。诏藏于秘府。

药学著作

《新修本草》五十四卷,成书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国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主持编修的药典,故又称《唐本草》。此书由李绩、于志宁、苏敬等23位儒臣、名医参加编撰,因领衔者李绩爵封“英国公”,故又有《英公本草》之称。《新修本草》包括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图经七卷。该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经过纠误、增补,新增药品114种,共计850种(不计分条及合并品种)。此书为中国第一部由官方组织人员编纂之药物著作,书成后为医学校之教本。唐代《新修本草》比西方最早的国家药典——《纽伦堡药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学意义。此书最迟于日本天平三年(公元721年)已东传日本,彼邦“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至今日本尚存此书正文十卷。全书又无存,近代于敦煌发现此书三种古抄断简,均流落海外。清末李梦莹曾补辑新修本草,今存稿本。日本小岛宝素、中尾万三均致力补辑,未竟全功;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1964年)载药850种,仿原书朱墨体例,考校精当。国人尚志钧辑成《唐·新修本草》(1981年出版),收药853种(增辑行[xìng]华、领灰,分析石蜜),资料丰富,校点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