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乐

三国时代音乐中主导地位的音乐
清商乐通常也简称“清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2][3]包括平调乐、清调乐、瑟调乐(通常简称平调、清调、瑟调,亦即宫调、商调、角调在当时的俗称)三种,因此也称清商三调或相和三调。[3]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为配合清商乐的歌词。南朝时,清商乐发展为江南吴歌与荆楚西曲。魏孝文帝时,采集中原旧曲与吴歌、西曲,总名之为“清商乐”。所用主要乐器为丝竹。隋唐时列于九部乐,但唐时衰落很快,到武后时所存曲调已无几。[3]

简介

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三国以前的古乐,以孔子的所谓雅乐为主,第二个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清商乐,又名清乐,第三个是唐朝初期由清商乐吸收西域音乐而兴盛的对民乐影响最大的燕乐,又名宴乐。清商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传统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或称“吴歌”、“荆楚西声”)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其中“吴声”与“西曲”,一方面从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仍发挥其原有的音乐特色,形成了多样的富于特色的音乐结构。它与相和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是它的作品绝大多数皆以爱情为题材,较少有触及社会矛盾的现实内容。其风格一般都较纤柔绮丽,但也有许多确实具有清新自然之美。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和士族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有直接的联系,但作为一种最普通的感情表现,却也另有其时代的需要。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xiǎng]、祀神等活动。由于它与汉代相和旧曲都是传统音乐,因此,在当时各种乐伎中,被称为“清商正声相和五调伎”,为宫廷所重视。
清商乐-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