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洼遗址

后洼遗址
在后洼遗址的上层文化遗存发现房址14处,也多半地穴式,其中大房址为方形,小房址为圆形。

概括介绍

后洼遗址座落于东港市马家店镇三家子村后洼屯果园内台地上。1981年10月在丹东市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经碳十四测定,其下层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上层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
1989年5月,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许玉琳主持的后洼遗址发掘中发现:后洼遗址下层房址层层叠压,分布密集,有33座之多,属半地穴式。室内有石块砌成的圆形或方形灶址,居住面有一层烧灰层,烧灰层下,有厚达20―30厘米的垫土层。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壶、碗、杯、石磨盘和滑石雕刻的动物等农业生产工具、生活陶器、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制作水平较高的是生活用陶、手工工具和装饰艺术品。装饰艺术品中的滑石雕刻是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精品,其中的虎、猪、狗、鸡、鹅等动物造型单纯而生动,滑石雕刻的蝗虫被中国农业数字博物馆收藏。为我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磨粟用具的花岗岩质石磨盘,现藏于大孤山文物管理所陈列室。说明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东港先民们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农业成为他们的主要经济生活来源。该遗址为辽东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早的一处原始村落遗址,对研究6000前母系氏族社会制度和原始社会文化发展,及鸭绿江流域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后洼遗址的上层文化遗存发现房址14处,也多半地穴式,其中大房址为方形,小房址为圆形。大房址长8米,宽6米,以生土为壁,室内较平,中间有柱洞4个,门向南;小房址长3―4米,室内柱洞较多,门向南,有一步台阶,每座房址靠进门处均有方形石砌灶址,灶面遗有一层黑色烧土层,房址内靠近四周墙壁有陶罐和陶壶等器物。出土文物主要是各种石、陶质的网坠、石球、石镞及大量渔具,房址分布较分散,说明当时后洼周围有水,便于捕捞,也说明当时人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以渔猎经济为主。后洼遗址的上层文化的陶器制作和手工工具以及装饰艺术品不如下层文化发达,但仍可作为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发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后洼遗址的上层文化不仅是陶器类型,还是陶器上纹饰,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研究辽东地区原始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