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英国大卫·休谟哲学著作
《人性论》是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大卫·休谟的哲学著作,[1]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2]前两卷出版于1739年,第三卷出版于1740年。[3]
《人性论》是休谟于1734年到1737年间在法国居住的时候写的。[3]在本书中,他试图通过对人性的研究来揭示制约人的理智、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准则。[4]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2]第二卷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4]

简介

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食而欲做、渴而欲饮、尿而欲撒、满而欲行、屎而欲拉、痛而欲幸、交而欲说、脏而欲净、闲而欲玩、病而欲医、衣而欲穿、屁而欲放、生而欲劳、困而思睡、睡而欲住、住而欲卧、湿而欲干、冷而欲暖,劳而欲息、息而欲坐,重而欲轻、热而思凉。眼视色、耳听声、鼻嗅气、舌尝味、舌说话、身感触、身能行,脑思想,脑情感,脑感受,脑满足。眼好色、鼻好香、眼好声、命好生、口好饮食、脸好荣,舌好味、舌好说话、话好表、表好权、阴好淫,(情欲、男女、性爱,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我好独(自独立的),脑好感受、感受好利(乐、喜),爱、爱好取、取好有、脑好想、想好行、行好做,识好知、识能变、识能记忆、眼耳鼻舌身体骨肤理好感触健康舒服畅愉快 性之好、喜,怒,哀,惧,爱,憎、思,悲,恐,惊,恨,怜 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求乐避苦(趋乐避苦)、好悦恶刺、好安恶危、好爵禄、恶刑罚,好舒适、厌难受,喜好吃、厌难吃、好香恶臭、好美恶丑、好顺恶逆、好喜恶忧、好生恶死(求生抗死)、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人之情性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尧舜禹桀纣之所同也 人之情,衣欲,有布色花纹绣,包、身欲,有珠宝,手饰、头发欲,有发型、饮食欲,有水、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住欲,有房,日用品,家具、物质,别墅,高楼大厦,行欲,有鞋车马,船,飞机,物欲,有钱财物 人的属性有,生理性,精神性(心理性),物理性,感受性,行为性,社会性,人为性(文化性)

学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