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维尔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曼德维尔,全名伯纳德·曼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1670年11月15日-1733年1月21日),哲学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家和讽刺作家。他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大部分出版作品都使用英语。曼德维尔作为18世纪道德哲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向人们揭示了在强制性的行为限制中,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可能会推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他因为《蜜蜂的寓言》而出名,该作品主要是作为对英格兰的政治讽刺。曼德维尔的哲学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并一直被污蔑为虚伪、愤世嫉俗和堕落。他的主要论点是人的行为不能分为低级和高级,美德实际上是不利于国家的商业和知识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此,曼德维尔这一观点——“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便成了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实践中无法挣脱的噩梦。那种过于膨胀的自利心和个人利益至上的“经济人”取向已经给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带来了种种恶果。人要真正成为目的,人类社会要有更美好的未来,必须正确理解和对待“私恶即公利”观,必须使人的自私心处于一个适当的限度之内,这样才能确保公正有序的社会制度得到普遍遵守。

人物履历

1670年,曼德维尔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世家,他的父亲是一名杰出的医生。1685年,于埃拉斯米安学校毕业后,进入莱顿大学,修医学和哲学。在莱顿大学,他发表了《布鲁托姆操作系统理论》论文,主张在动物中运用笛卡尔自动性理论。16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发表了一篇题为《白癜风》的论文。毕业后,他开始行医,专治“歇斯底里”病。大约在1696年,他旅居英国,初衷是学习英语,但同时在伦敦作为一名神经和肠胃病及精神病专家而行医。据说,他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感到非常自豪,并于1711年发表了一篇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论文:《论忧郁情绪和歇斯底里情绪》。1699年,曼德维尔与鲁特·埃利萨贝思·劳伦斯结婚,生有两个孩子。虽然曼德维尔的生平事迹语焉不详,但18世纪的西欧思想界却充斥着对他的各种批判,甚至于人身攻击,诸如“品行极坏之人”之类的评论。这一切都源于他的主要著作《蜜蜂的寓言》一书。此书的雏形是1705年出版的《抱怨的蜂巢或骗子变做老实人》,写作风格为讽刺性散文诗体。曼德维尔的初衷在于嘲笑同代人对人类的自负。虽然大多数后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这一诗篇,但它尚未表达出他的多少重要思想,最初也几乎未引起人们的多大注意。1714年,在原诗之外,作者加进《道德的起源》和一些注释,改名为《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出版,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但他的思想已经变得清晰起来了。1723年,又加进《论社会本质之研究》《论慈善和慈善学派》等论文再版时,突然引起广泛的关注,引来“正人君子”们的一致批判。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和为自己的观点辩护,1728年,他为此书增加第二卷,包括六个对话。之后,被译为法文、德文,多次再版。除《蜜蜂的寓言》外,曼德维尔还著有《关于宗教、教会和国家幸福的自由思考》(1720年)、《关于荣誉起源的研究》(1724年)、《为公共烦恼的中肯辩护》(1723年)等。1733年1月21日,他在哈克尼死于流感,享年62岁。虽然曼德维尔这个名字暗示着法国人(可能是胡格诺派)的起源,但他的祖先至少从16世纪起就生活在荷兰

经济思想

观点一、奢侈并非坏事,被凯恩斯接受,他明确而大胆地提倡追求个人私利,并较早地解释了分工的好处,提倡自由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