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演剧队

救亡演剧队
救亡演剧队是抗日演剧团体。全称为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以戏剧为主要武器,为深入而广泛地发动群众作出了贡献。

正文

抗日演剧团体。全称为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15日,上海剧作者协会举行全体会议,根据抗日统一战线精神,由夏衍提议并经会议一致通过将上海剧作者协会扩大改组为中国剧作者协会。会议决定集体创作话剧《保卫芦沟桥》。20日中国剧作者协会讨论《保卫卢沟桥》演出事宜,会议推举于伶等人筹备组织战时移动演剧队。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上海军民一致奋起抗击日军侵略。8月15日,上海戏剧界人士于卡尔登剧场(今长江剧场)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如何适应抗战形势,开展救亡宣传活动。会议以中国剧作者协会和戏剧联谊社名义发起成立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并决议组织13个救亡演剧队分赴各地活动,动员群众实行全民抗战。各队自20日起先后出发,第十、十二两队留沪工作。第九队原拟派中国旅行剧团或上海影人剧团,因两团已先期离沪,未能组建,实际组成的救亡演剧队共12个。
一队队长为马彦祥宋之的,自上海出发,经南京武汉郑州,到达两安与五队会合,部分队员由王震之崔嵬带领在山西监汾工作一个时期后,去延安参加鲁迅艺术学院等处工作;另一部分由宋之的带队转回武汉,参加大后方戏剧运动。二队队长为洪深金山,自上海出发,在南京、徐州开封洛阳、郑州等地进行宣传演出,到达汉口后分为两队,洪深队在黄石安陆随县襄樊等地活动一个时期后归入政治部所属抗敌演剧队一、二队;金山队在宋埠一带活动,后经桂林到香港,在南洋各地进行抗日宣传。三队队长为郑君里、徐韬,四队队长为陈鲤庭瞿白音,三、四两队总队长为应云卫。两队在沪宁线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带流动演出,于南京会合。当时军事委员会政训处提出,希望两队编为政府所属的宣传团体。两队内部就“入朝”、“在野”问题进行了讨论,赵丹等部分队员另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入川,郑君里等大部分队员在议定合作条件后改编为抗敌剧团,在芜湖安庆、九江、武汉一带进行宣传活动。1938年5月台儿庄会战时,曾到前线演出。7月,编入政治部所属抗敌演剧队一、二队。五队队长为左明,自上海出发,经开封郑州到达西安,与一队会合,部分队员进入延安,部分队员转回武汉。六队队长为李实,自上海出发,在加兴湖州一带流动演出,后解散,部分队员进入浙东工作。七队队长为丁洋,由上海出发至青浦,因战事而分散,大部队员去武汉,编入政治部所属抗敌演剧队三队。八队队长为刘斐章,自上海出发至南京,进入安徽,历经芜湖宣城巢县庐江桐城潜山到达武汉,编为政治部所属抗敌演剧队第八队。十队队长为辛汉文、王惕予。留沪工作,后于孤岛戏剧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队队长为侯枫,自上海沿沪宁线至南京,经安庆舒城,后辗转到武汉,编为抗敌演剧队第四队。十二队队长为于伶、石凌鹤。十二队留沪工作,后成为孤岛戏剧运动的中坚。十三队队长为陈铿然,由水路前往潮州开展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