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猪笼草

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的植物
风铃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campanulata)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种加词“campanulata”来源于拉丁文“campānulātus”,意为“钟形的”。

植物学史

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烧毁了风铃猪笼草原唯一已知的原生地。当时不能确定其是否已灭绝或还存在于其他地区。直至1997年,在其模式产地数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重新发现了风铃猪笼草的分布。风铃猪笼草在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状况暂列为数据缺乏。尚未发现风铃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也未有关于风铃猪笼草种下类群的描述。
1957年9月9日,茂物林业研究所植物部负责人A·J·G·科斯特曼首次在岩花山采集到了风铃猪笼草,在这次考察中还采集到了马普鲁山猪笼草(N. mapuluensis)的模式标本。科斯特曼对于这个发现写道:“我但时在桑库利朗(Sangkulirang)的林业部工作,我刚刚完成了对岩花(Ilas Bungaan)上游地区研究。经过了10天的寻找,我们第一次见到了那个黄色的岩壁。走进才发现其呈现为黄色是因该高约50米的岩壁上附满了猪笼草的叶片。我们砍了一棵树做为梯子爬上去。这些猪笼草没有开花也没有结实…… ”
风铃猪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