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

捕获并消化动物而获得营养的自养型植物
食虫植物(英文名:Carnivorous Plants),又名食肉植物,是指通过引诱、捕捉昆虫 (甚至青蛙、蜥蜴、小鸟等) ,进而消化、吸收动物的营养 (非能量) ,以供自身生长所需的一类自养型植物[1][4],据2018年数据显示,常见的食虫植物共有13科,27属,630多种[4],除南极洲外,其分布于世界上各大洲热带亚热带地区。[2][3]
食虫植物是利用特殊的器官——捕虫叶,来捕食、消化昆虫,依靠外界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其根系不发达,吸收能力差,大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沼泽地或水塘之中,但这些地区,缺少植物生存所必须的氮和磷,为补充养分而逐渐进化出如捕虫夹、捕虫笼等器官, 以抓捕昆虫和其他小动物。[4][5]此外,食虫植物的捕虫方式主要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捕虫器主要有蝇纸型或粘鸟胶型、活动型、钢夹型、坑陷型及捕鼠器型5种类型[5][6][7]
食虫植物的捕虫叶奇特,多数具有艳丽的花朵,很多品种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5]还有一些食虫植物的物种可用于工业原料及医学药用,如茅膏菜Drosera peltata)、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等[8][9][10];食虫植物还由于其食虫特性,可被用来防治害虫,如露叶花为天然的除蚊蝇器,挂在门窗前可粘住蚊蝇。[5]此外,食虫植物中的少花狸藻Utricularia gibba)为有害生物,其可与新西兰本地的优雅狸藻Utricularia delicatula)、Drosera auriculata[a]等植物竞争,于2001年被禁止在新西兰各地繁殖和销售。[11]
由于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影响,导致一些食虫植物的物种资源不断减少,有较多食虫植物已被列入世界保护名录中。截至2023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已有300余种食虫植物收录被评估。[12]2019年,食虫植物中的印度猪笼草Nepenthes khasiana)、山地瓶子草Sarracenia oreophila)等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13]。此外,在中国,盾鳞狸藻Utricularia punctata)、貂藻(Aldrovanda vesiculosa)被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名录中。[14][15]针对食虫植物的部分濒危物种,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进行就地保护。[16]

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