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

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
卫灵公(?~前493年),生年不详,姬姓,卫氏,名元;为卫襄公之子,卫庄公之父,[1]卫献公之孙;[2]公元前534~公元前493年在位,[3]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二十八代国君。[4]
灵公十三年(前522年),齐豹、北宫喜等人发动叛乱,导致卫灵公被迫逃离卫都。后来,北宫氏击败了齐氏,使卫灵公得以重返国都。灵公三十三年,他与晋国达成盟约,但后来晋国反悔,卫国随后遭到晋国和鲁国的联合攻击。晚年时,卫灵公的太子蒯聩与夫人南子之间产生矛盾,太子因此逃往宋国。卫灵公有意立自己的幼子郢为太子,但最终未能成功。[3]
卫灵公昏庸无道,不理国事,[5][6]但知人善任,任用孔圉主管宾客接待和外交事务,祝鲍负责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还有蘧伯玉宁武子等忠臣。[7]卫灵公宠爱和信任夫人南子,一些国家大政会交由她处理。[8]卫灵公爱好男宠,多猜忌,且脾气暴躁。[1]

人物生平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姬姓,名元。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初,因卫襄公夫人宣姜无子,[]人(爱,爱也)婤姶[zhí]与元,而絷“恶疾”,不良于行,故孔成子与史朝借梦废长立幼,昭公七年卫襄公卒,元登基,是为灵公,在位42年。卫灵公虽限于国势未能称霸,但其所作所为丝毫不逊于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那些霸主们,为一代诸侯之佼佼者。据《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载,在鲁哀公问“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评价不谓不高。但孔子因不见用于灵公,故一时激愤“谓卫灵公之无道”,后人不察其义,妄为注解,遂将卫灵公抹黑。[9]